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以长春市为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了近三十年,行业组织趋于规范,各项制度不断健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民办社工机构纷纷挂牌成立。2006年,自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着力健全政策制度、壮大队伍规模、夯实载体平台、实施服务项目,培养了近50万名的专业社工,开发了18万余个社工岗位,初步建立了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配套、国家政策与地方政策相衔接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和社会工作者带领志愿工作者的“两工协作”服务机制,社会工作行业取得了初步发展。
但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多数民办社工机构规模较小,个体差异性较大。为了尽可能全面掌握长春市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定《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在调查中取得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分析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一、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长春市民办社工机构发展现状
长春市作为社会工作的后发城市,2006年全市持证社工和民办社工机构数量为零;社工专业与社工实务在社会毫无存在感;专业社会工作在各级领导头脑中是一项“遥远的事情”。2007年,长春市朝阳区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验区,使得长春市委市政府意识到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并开展探索性工作。此后,长春市民政局和长春市高校身先试水,围绕着后发城市专业社会工作的定位、方向、路径、目标、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开始了艰难而又富于挑战性的积极开拓。2008年长春市组织开展了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统一考试,当年有46人考取职业资格,从此社会工作在社区有了燎原火种。2009年,长春市在朝阳区北安社区和普庆社区组建了全省首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长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长春市民政局在系统内制定了《全市社会工作人员岗位设置及激励机制》,一批福利事业单位纷纷挂牌设立了社会工作部门。
2011年长春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以助人自助为己任,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开展社会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市社工协会积极推进社工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社工服务机构总数达320家,正式注册130家,42家机构分别受到各级政府部门表彰,近50%的机构承接了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二)长春市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选取在吉林省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机构名称中包含“社会工作”的十四家民办社工机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机构负责人或人力资源工作负责人进行网络填写《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表》,收集了十四家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信息。 并以其中四家社工机构负责人进行电话调研,了解长春市民办社工机构人力资源组织构架,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调查社工机构对职员的管理现状,力求寻找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1.人力资源组织结构。通过调查发现,长春市民办社工机构的组织结构不完善,机构负责人主管机构的各项管理,机构主要的职能部门没有明确设立,智能划分不清。样本社工机构中,仅有少数设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没有一家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而二者都没有的占比高达70%。
2.机构人员结构概况。员工人数状况;在所调研的十四家样本机构总人数共91人,其中8家机构总人数在10人以下,6家机构总人数在10~20人,人数最多的两家机构总人数分别是14人和16人。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数量是构成机构人力资本的基础,样本机构中57%的机构人数低于十人,显露出现阶段社工机构人力资本匮乏。
(1)人员流动情况。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周转,是指企业内部由于员工的各种离职与新进所发生的人力资源变动。人力资源流动率则为一定时期内某种人力资源变动(离职和新进)与员工总数的比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反映机构和人才队伍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样本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样本机构新增员工31人,离职员工17人,人员流动率为53%。这意味着样本机构的人才队伍极不稳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新员工培训压力大,极大的影响着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