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主页 > 期刊导读 >

浅谈构建企业内部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就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最大化地发挥人的效能。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如何通过建立、完善内部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双向“输入”与“输出”,为有效缓解人才紧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寻求根本的解决途径,正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结构不合理,人才总量不足

主要表现为:员工总数超编,但急需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合乎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熟练技能人才较为匮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薪酬待遇偏低,吸引力不够。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激励手段单一。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才而言,物质激励只是其发挥作用的诱因之一,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人才工作政策、人才自身成长的需求、社会的尊重、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等等,企业现阶段比较重视物质激励,相对忽视了人才的精神需求。

(二)人才内部流通不畅,晋升发展机会有限

由于忽视人才内部流动,优秀人才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或更适合自己发挥专长的岗位,无法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用人理念,造成既引不进人才,又用不好人才,部分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高层次人才、技术骨干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得已选择“跳槽”。

(三)人才储备不够

在人才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等方面缺乏长期、系统地规划,造成优秀人才工作失落感增强,工作积极性缺失。

二、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的做法和意义

(一)盘点人力资源存量,搭建人才“蓄水池”

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市场,首先要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基于“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宝贵财富”的理念,企业应着眼于优化人力资源架构这一目标,以满足经营发展需要为原则,细致开展“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即深度优化部门组织架构,梳理各类工作流程,核定岗位职数,组织职位分析并以岗位说明书的形式对每一名员工的任务分工、责任权限、任职资格进行准确描述。其次,调查每一名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程度以及工作表现等信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此外,还要通过绩效考核、职工培训、业务竞赛、工会团建等多种途径进行持续性地观察,全面评价所有员工的发展潜质、个性化需求、职业兴趣爱好以及人岗匹配程度等“冰山以下部分”,确保人才评价更加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更新人才库信息。

(二)落实开发、激励政策,促进人才成长

人才市场是人才储存、开发利用和流动的场所。做好人才的开发利用,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除每年开展覆盖全员的素质提升性培训外,还要采取短期进修、项目研究、学历继续教育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通过交流学习、精益管理专题培训、举办企业经营管理论坛等途径,培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管理型人才;借助内训师定期专题授课、技能比武等形式,锤炼、打造业务精湛的技能人才。

2.健全人才激励政策

进一步完善“岗位分析评价”基础上的科学量化薪资绩效考核和激励体系,严格执行全面绩效管理,形成以业绩为导向的更为灵活、更有弹性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工作积极主动、业务能力突出、业绩表现优异的员工在薪酬待遇、职务晋升、学习成长等各方面提供优先的机会;在多通道职业发展机制和晋升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综合岗位胜任能力、工作业绩、进取精神等要素,对分属不同类别岗位的员工进行遴选和评级,让专注于自身发展方向、并成长为管理、技术、技能等各自工作领域佼佼者的员工获得更快的晋升;打破“职务只升不降、待遇只增不减”的惯性,进一步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用人机制,任人唯贤,优化企业人才资源配置。

3.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围绕“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四个环节,实行按层次储备,凭能绩用人,形成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科学合理的后备人才优化配置管理与考评体系,实现人才管理制度化、人才开发梯次化、人才考评科学化。一是坚持培训先行原则。根据后备人才需求,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区分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后备人才的特点,制订、落实相应的培训计划。二是坚持按层储备,备用结合原则。区分不同管理层级和技术层次,按一定比例建立后备人才队伍储备,实现梯次结构合理、有备有用。三是坚持与现职人员同步管理原则。把能力素质和工作业绩作为后备人才队伍考核的综合内容,实行综合考评,并与现职人员的能绩薪酬考评体系结合,评价结果相互运用。四是坚持优胜劣汰、统一调配原则。根据考评结果,对后备人才队伍进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