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一、“互联网+”与物流
2015年,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当前,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或技术,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彭剑锋,2014)。“互联网+”本质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从而完成对后者的升级换代,一些传统企业通过掌握前者的工具、方法论和价值观,能继续保持强大的竞争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孕育了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创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企业及行业转型的根本是供应链的互联网化,并对其进一步优化与升级。物流、现金流等要素是维持企业运营的重要基础,并一同构成产业供应链。
物流行业是一个新兴又充满竞争的行业,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商业领域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物流行业技术和设备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物流作业工人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搬运、分装等简单操作,到制定物流规划方案、物流软件开发等脑力协作,物流行业容纳着多样化的专业人才与技工。囿于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部分物流企业并未利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促进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较低的管理效率制约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只有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竞争战略之一,构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选人、用人、留人,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来保持在整个物流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二、文献综述
当前,学界分别对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研究,但大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并没有提出具体实践措施。
针对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以及管理手段的信息化。彭剑锋(2014)认为,所谓互联网时代,首先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商业民主时代,也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数字人时代”,还是一个客户价值至上的时代,更是一个有机生命体聚合的有机生态圈时代,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新思维”。宗月琴(2015)指出了互联网时代员工从“经济人”到“知识人”、管理者从“命令者”到“合伙人”以及组织变革的转变特征。
针对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郑彬(2008)通过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实证调查发现,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但与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瞿群臻等(2011)针对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现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创新对策。
目前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较少,张书勇(2015)从物流企业几个典型的业务模式出发,尝试描述大数据时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变革和其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但“互联网+”并不等同于大数据时代,并且没有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物流行业作为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网点分散、业务区域跨度大而关联度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其对员工的整体管理有着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作为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物流产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物流行业及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整个行业专业人才匮乏,同时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重事装卸、搬运、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作业的人员,人力资源供给和质量很难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成为阻碍物流业发展的桎梏。
2.人才结构不合理
作为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物流企业的内部工作职阶分明、差异明显,对员工的教育层次和需求差异较大。企业转型过程中要求的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人才极度匮乏,企业高级物流人才在人才总量中仅占六个百分点,国际贸易、商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同时,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下现代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复合化,更加急需懂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金融实务、信息仿真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但当前物流企业,既懂物流又懂IT或者工程类的复合型人才偏少,特别是缺乏能系统掌握管理、贸易、经济和法律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后者在负责企业管理、组织管理和项目运作管理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都不利于当前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