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翻转课堂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一 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

翻转课堂在是由美国的教师夏伦·萨姆斯(Aaron Sams)与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提出并实践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当时仅在美国的局部地区有所应用。“让我们用视频来改变如今的教育模式”,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世界教育工作者对于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重视。随着翻转课堂在世界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国内本科院校也逐渐开始探索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模式,许多学者对翻转课堂展开了研究,但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运用十分欠缺。国内何教授深入探索了解了翻转课堂的内在意义,并为翻转课堂中国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二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掌握,将为组织行为学、人才管理等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以及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由于知识体系比较完善,涉及的概念及相关内涵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反馈,课程知识点理论、抽象,希望了解理论知识如何应用于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许多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受师资数量、课时安排限制,多采用“大班式”教学(班级人数通常超过100人),课程也多采用讲授法,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充分的课堂讨论,从而造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秩序难以维护、教学过程针对性欠佳等问题,最终难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和效果。

如何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并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本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学习能力弱

在当前教学阶段,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能力较为弱势,且基础管理能力较差,因此使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更加困难。同时,认知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学习,无法将学到的知识熟练应用,进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长此以往的依靠“死记硬背”使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应用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质量。

(二) 教师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引导程度不高

传统的学习方式制约了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也使得知识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独立的理解模式,再加上学生没有及时对课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复习,使得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无法深化,从而导致了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综合能力下降,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应用无法提高。长此以往的持续下去,学生就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失去兴趣,由于学习效率低下,也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一定的打击,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成绩下降严重。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深度学习,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效率。

(三) 知识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阶段的教学中,知识培养体系通常都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忽略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培养,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角度来说,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表面上看与职业技能提升没有必然联系,但实际应用上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应用综合能力决定着职业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技能的提升,却忽略了个人素质的提升,从而导致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彻底失去兴趣,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产生了排斥心理,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无法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成绩的关键问题之一。

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模式和形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顺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即教师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录制好知识点学习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并完成自主学习过程,同时自测检验自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集中解决课前学习时学生们产生的共性困惑和疑问,另一方面侧重于传授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利用[1],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